• 当前位置:首页  社科动态
  • 从引文索引数据看学术定量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7-02浏览次数:726

            20世纪知识爆炸以来,人类新增的知识根本无法让人完全了解,甚至同一细小领域的新增知识也很难被完全了解,如何让研究者尽快把握研究前沿,进一步拓展、深化研究?考察引文情况,是一种手段,研究者可以利用引文索引跟踪科研发展趋势。 1958年,美国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创建了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后于1963年创办了《科学引文索引》(SCI),然后将引文数据库的做法从自然科学推广到人文社会科学,分别于1973年、1978年创办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和人文学科引文索引》(A&HCI)。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就是模仿美国的引文数据库而建立的中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引文数据库。

      研究者的引用蕴涵了他对被引文献的评价,而引文数据库则是收集、统计了研究者的文献引用情况,以转述的方式告知其他研究者。由于受专业分化、范式、立场、价值倾向、利益倾向等的制约,很难对一篇文献的学术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引文数据来间接评价一篇文献的学术价值,不失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当然,这一指标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并且有它存在的问题。

      将引文索引作为利益分配标准,与学术界的分配方式改革有关。以前,学术界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是吃“大锅饭”,论资排辈。为了让学术界也能进行按绩效分配,引文代表其他研究者的评价,倒是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于是产生了通过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来评价一篇文献的价值。有些人在批评CSSCI时,不应忘记,当前一些大学及科研机构把CSSCI作为利益分配标准之一,乃是出于打破学术“大锅饭”,促进学术来考虑的。虽然依靠CSSCI这种定量评价的分配方式仍未实现科学,但这种分配方式难道比“大锅饭”更糟糕?进步总是渐进的,总是相对的。有些问题,甚至永远都没有彻底的解决之法,只有相对较好之法。科学评价标准尤其是社会科学评价标准问题,恐怕就属于永远也给不出彻底解决之法的情况。

      因此,对于CSSCI这一评价体系应从两方面来看,其价值归价值,问题归问题。属于CSSCI自身问题的,当然应该改进。实际上,真正“数篇篇”,还算是守规则的。今天的学界,比“数篇篇”更恶劣的,也令人感到悲哀的,乃是有些评委与评审机构根本不守任何已颁行的明确制度,连“篇篇”都不数,完全按照“潜规则”行事,只讲人情、关系、利益勾结与交换,指鹿为马,举枉措直。对此类拒不执行制度的恶劣行径,CSSCI或其他一切评价体系再完善,又怎奈其何?

      对于改进学术评价,我们仍有许多可操作的措施。首先刊物要做好遴选工作,提高文章质量,在遴选文章时,实行审稿专家化。将引文索引来源刊物纳入学术评价指标是必要的,但应该限制在整个评价指标中的权重。对于小专业研究,可以实行跨学校专家评价,由于一个学校的小专业研究者很少,因此,在进行职称晋升等重要评定时,可以联合多所大学,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小专业专家数据库。对基础研究和效应发生周期较长的研究,还可以对研究成果进行中长期评价,就研究成果在2年后5年内、10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反响作出评价。此外为了让这些研究者有一个基本的生存环境,应该允许研究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出成果,给予其基本待遇,而不予惩罚。

      作者:邓曦泽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政治学院)


    ©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