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社科动态
  • 中国纳米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加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19浏览次数:959

           进入21世纪以来,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的纳米科技得到飞速发展。然而,我国纳米科技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文社会科学没有很好参与和发挥作用。有统计表明,近年来中国有关纳米科技的国际科学论文数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有关纳米科技的伦理、教育与其他社会议题的论文数却远远落后。
           纳米科技的研发不只需要科技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公众在内的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保证这种支持和参与的极为重要的纽带。因为即使往最理想的方向发展,纳米技术也势必会引发社会巨变,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的加盟可以帮助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纳米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社会和伦理上的挑战。况且事实上,纳米技术作为正在涌现、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技术,既可能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也有潜在的风险,包括纳米产品在人类健康、社会伦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可能造成或引发伤害和破坏。
           虽然针对纳米科技带来的安全问题,我国科技界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提出要负责任地发展纳米科技。但是纳米风险和安全性研究与社会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理念(安全、健康、福祉)的需求密切相关,包含大量复杂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不是单靠科技人员就可以完成的;负责任地发展纳米科技也不只是科技界的职业道德,而是包括科技界、人文社会科学界、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界和公众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尤其是有关纳米科技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涵义的研究更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的积极参与。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无论是管理体制上还是在人们的观念中,科技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文科和理工科之间的界限截然分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困难重重。中国科技界在呼吁政府要重视、加强投入,呼吁负责任的研究时,常常把纳米安全性研究看做仅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事,可以通过科技发展来解决。外行们(公众、人文社会科学家、政府管理部门、媒体)基本上还只是旁观者。
           笔者认为,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科学技术专家只管研发,政府或企业只管投资,公众只管享用、消费,人文社会科学家只管事后的反思和评论”的模式,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作事后的评论、批判和反思,还要主动参与到纳米创新研发过程的上游,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从纳米技术研究与发展路径制定的一开始就意识到纳米技术可能包含的各种社会意蕴,从而尽量避免负面后果的发生。
           人文社会科学加盟纳米科技需要体制化、制度化,研究计划要进入国家的总体规划部署,而不仅仅是学者自发、零散的研究;要通过立法来保证纳米新产品的投产不仅要做经济预测,还要进行环境评估和制定减灾战略,政府需要明文规定在设立项目研究新产品的同时,要专门拨款立项研究其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不仅有各学科的科技人员,也要有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公众参与讨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要进入主流话语系统,影响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而不仅仅是另类的旁敲侧击。
           要做到这些,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要克服知识方面的障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而且要克服思想观念上的障碍,面向现实问题而不是孤芳自赏式地一味空想、空谈;要学会与科技人员进行交流对话,主动关注、参与有关纳米技术发展的讨论,与科学家、工程师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参与创新,而不只是指责批评或各说各的。同时,人文社会科学也要发展其开放的、实验性的、跨学科的研究模式来适应纳米科技那种正在涌现并充满不确定性的特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曹南燕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