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学术前沿对话
2011年,北京大学将着力规范人文社会科学的管理工作,加强组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营造环境,围绕国家目标,在重点基础研究领域、重大前沿交叉领域等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学科齐全和整体实力突出的优势,不断提升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进一步促进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贡献力量。首先,我校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继续支持全校人文社会科学院系在主要学科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学科体系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与此同时,在学校和学部层面,综合考虑北大的学科特点、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战略需求,经过精心选择和充分论证,集中支持若干跨学科的重点领域,大力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积极探索新型的科研组织机制,瞄准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努力为国家决策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其次,学校将在继续加强现有248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管理的基础上,着手修订机构管理办法,引导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主动选择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开展有积累性的研究工作,推出精品成果,不断推进研究机构的正规化建设水平。最后,学校还将大力支持我校学者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顶尖同行开展前沿对话。学校将根据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结合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建党九十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精心组织和策划第八届北京论坛等一系列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积极推进跨学科、跨学校、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
拓展文科学术研究的国际化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紧密结合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订工作,进一步梳理、调整文科发展的思路,深入思考文科科研发展的规律及管理工作的重新定位,在保持复旦优势的同时,努力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和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问题意识、全球意识、传承意识、大众意识,在观念和方法上继续创新,以此引领和带动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985” 三期的规划及实施,将成为重中之重。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全面推进学科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另方面健全高校治理结构,积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长期来我们将文科统称为“人文社会科学”。其实,人文与社会科学两者之间在学术追求、旨趣、方法手段、评价系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还要深化对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之间不同特点的认识。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拓展文科学术研究的国际化。
未来几年里,除了继续做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985创新基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和上海市创新基地(工作室)的建设工作,还将培育若干新的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在社会学科加强社会转型研究、制度建构研究、治理形态研究,将以中国道路为基点,以交往革命为背景,以秩序建构为关怀,整合力量开展研究;还将分阶段建设人文社会科学数据中心,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谷平:
提升管理服务和高端平台功能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也是实施 “985”三期规划,落实学校文科大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新一年我校社科管理重心都将围绕这些工作展开,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院的管理服务功能和高端研究平台功能,紧跟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同时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即我们所说的“顶天立地”。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协同发展。一方面推进应用学科的发展以服务社会,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支持人文学科的发展,如做好大型文献的整理工作等,推动中华文化对外输出、走向世界。同时,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化进程,如召开高端论坛,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整合分散的社科学术资源;鼓励我校社科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以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在若干领域逐渐具有学术话语权。
此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推进研究方法的转型,这也是整个哲学社会科学转型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当下,不断出现的重大社会问题、交叉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社科研究方法的转型并提供新的理论研究工具。在学术评价机制和学风建设上,主要通过强化同行评议、学术重心下移、建立学术诚信档案等方式,提升社科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原创性。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壮海:
以实施“四大计划”推进文科科研发展
在新的一里年,我们将努力以激发创造力、涵育发展力、增强贡献力为工作主线,全力推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发展。其中,将着重实施“四大计划”,具体如下:
实施学术引领能力建设计划,以汇聚、造就若干卓有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战略科学家为主要目标,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形成一支具备较强学术引领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此,将努力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积极推介各类优秀人才,促进学者开拓学术视野,增强学术敏锐度和科研洞察力,引领学术发展,挺进学科前沿。实施青年学者群体性发展推进计划,以切实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实施“70后” 学者学术发展计划等举措,培育学术新人、激励学术创新、弘扬优良学风,推动青年学者群体性成长,涵育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学术中坚。实施“主流与前沿”计划,围绕各学科主流、前沿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策划组织重大纵横向项目;构建学术研究团队,涵育重大科研成果;强化学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学术勇气,努力增强在各主流学科和学术领域发展的活力与影响力。实施“珞珈智库锻造”计划,以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为目标,通过整体化、集约化模式,致力于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积极回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姚乐野: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兴学科发展
2011年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将深入实施《四川大学人文社科行动计划》,瞄准国际国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兴学科发展,以点带面,实现重点突破。具体说:一是抓住新一轮“985工程”建设的契机,启动“区域历史与民族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研究基地”、“社会公正与公共危机控制创新研究基地”等跨学科平台项目的建设;二是结合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的建设,启动“灾区经济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工程”、“灾害与公共危机管理建设工程”等专项研究项目的建设;三是继续实施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校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包括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专项、哲学社会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研究专项、精品培育研究专项、青年学术人才专项、后期资助研究专项、“走出去”研究专项等。
同时,加大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力度。不断提高文科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术评价体系中加设国际化评价指标;实施做好人文社科青年教师海外培训计划,促进优秀青年人才尽快成长为有国际视野的学术人才;加大四川大学人文社科的优势特色学科和成果面向海外推介、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提升我校人文社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来源:社会科学报 作者: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