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9〕1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鲁教科函〔2019〕1号)要求,现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成果范围和奖项设置
(一)受理成果范围
根据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2009),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的学科分类,借鉴历届评奖经验做法,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4.哲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人口学;17.民族学与文化学;18.新闻学与传播学;19.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教育学;21.体育学;22.统计学;23.心理学;24.管理学;25.港澳台问题研究;26.国际问题研究;27.交叉学科。
(二)奖项设置
本届评奖的奖项分为著作论文奖、咨询服务报告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简称青年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奖不分等级,其他奖项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二、申报资格与要求
本届评奖参评成果范围是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的下列成果:1.著作(含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2.论文;3.咨询服务报告;4.普及读物。具体申报资格与要求,详见《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附件1)第十条的有关规定。
三、申报单位和申报限额
(一)本届评奖,各省属高校以学校为单位集中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
(二)本届评奖实行限额申报,我校申报限额为11项。
四、申报办法和申报程序
(一)本届评奖采取网上申报方式。教育部社科司主页(www.moe.edu.cn/s78/A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为本次申报的唯一网络平台。
为便于网络通讯评审,各申报人应提供成果全文及佐证材料电子版(PDF格式)(多卷本著作,如提供成果全文电子版确有困难,可提交成果主要内容),由社科处统一上传。申报者个人无需登录申报系统。
有关具体申报问题请查阅《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答疑》(附件2)。
(二)申报者按填表要求填写、打印《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评审表》(附件3,也可访问申报系统下载《申报评审表》),并将电子版、纸质版交社科处成果与学术交流科。
(三)社科处组织专家对申报成果的政治方向和学术质量等进行审核、遴选,并公示。
(四)公示无异议后,社科处按申报限额上传遴选出的《申报评审表》、申报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PDF格式)。
五、纸质申报材料
(一)纸质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表》、申报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
(二)各类材料的装订报送要求
1.《申报评审表》
著作类、论文类成果《申报评审表》一式7份(至少1份原件);咨询服务报告类、普及读物类成果《申报评审表》一式11份(至少1份原件),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
2.申报成果
著作类、咨询服务报告类、普及读物类成果一式4份,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标明申报单位、申报者和所申报的学科范围。
论文类成果一式7份(可用复印件),包含刊物封面、目录和版权页,分别附在《申报评审表》后统一装订。
3.相关证明材料
申报成果的相关证明材料与《申报评审表》份数一致,统一装订在《申报评审表》后;论文类成果按《申报评审表》、成果、证明材料的顺序装订。
(三)评奖结束后,无论申报成果是否获奖,所有申报材料一律不再退还。
六、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地点
时间:2019年3月7日—3月8日
地点:鸿远楼507-1
联系人:朱艳红
联系电话:2786016
邮箱:zyh6117@zb.shandong.cn
附件:1.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doc
2.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答疑.docx
3.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申报评审表.doc
社会科学处
2019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