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爱华
12月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项目,我校音乐学院李红云教授牵头的《金声玉振的当代回响——齐韶挖掘整理传播应用的两创实践》榜上有名,这是我校首次斩获该奖项。
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是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文化创新最高奖,奖项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上级工作部署,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授予在文化创新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项目,旨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该奖项于2013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评选30个获奖项目。今年是第六届,社会科学处秉承有组织科研理念,全流程密切跟进服务,从初评到终评,从文字材料凝练、展示视频制作到现场答辩,聘请数位校外专家一起多轮打磨,将每一个环节做细做实做精,与音乐学院、宣传部合力推进,最终从18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
李红云负责齐韶挖掘整理传播应用项目组,从2017年5月开始,联合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多家部门,对临淄永流乡商王墓村出土的编钟编磬进行多次实地测音、考察,历时7年,从考古学、音乐学、美学的角度,科学探索齐国音乐所运用的律学原理和乐器制造工艺,深度挖掘、创造性复现了齐国韶乐。项目组将齐韶复现、蹴鞠文化传播、弦歌演唱等传统文化与现代各种沉浸式体验、重大活动展演相结合,将孔子称道的“尽善尽美”的韶乐重现世人面前,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两创”实践的成熟路径,对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牢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以有组织科研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主动瞄准国家战略、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诉求,提前谋划储备冲击高层次奖励的成果及项目;二是强化过程管理,吃透上级管理部门文件精神,抓细申报组织工作,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着手夯实文本质量,校院协同积极拓展各类资源;三是注重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差异中求发展。此次李红云教授项目组获奖正是音乐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多年来对接区域文化产业,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联合开展地方特色音乐产品的传承创新等研究和应用的厚积薄发。